|
|
二次滤网|循环水二次滤网
新型循环水二次滤网使用情况分析及二次滤网改造使用情况。 概况 我厂4台C50机组各配有一台(2组)对分式双流制热交换面积达3000m2的大型凝汽器。冷却水设计流量原为9000t/h,实际流量为70佣t/h,分别山海水泵房和汇业水厂提供海水和来自张泾河的工业水作为冷却水源。 1982年前后,为防止凝汽器铜管的沉积物腐蚀和防上铜管被杂物堵塞,在汽轮机凝汽器进口管路上加装切向进水、自旋清污的筒式滤网和胶球清洗装置。投运二羊余年,其效果尚 近年来,由于水源的不断恶化,悬浮物大量增加,特别在夏季,塑料袋、塑料纸、草根、杂物大量涌人二次滤网中,造成网孔大片被堵,冷却水量锐减,冷却效果骤降,致使机组真空下降,严重影响机组出力和发电经济性,为频繁隔绝二次滤网进行清洗,运行人员付出了极大的精 针对上述问题,并根据滤网腐蚀、冲刷受损,已不堪使用的实际状况,厂技术部门和生产乍间清醒地意识到“更新改造二次滤网,以保障热力生产的可行性、经济性已刻不容缓。 循环水二次滤网型式的选择 由于传统的电厂冷却水胶球清洗装置二次滤网多采用水流自旋甩污方式,效率低,动性小,垃圾污物得不到及时清扫,堆积后只得停运清扫操作多.人员劳动强度大,在在明显的弊病。故应该摆脱束缚,抛弃框框,寻求更新更好的型式。 如何减少网孔堵塞,减少清污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装置可靠性和机组经济性是我们选择新式二次滤网的主要标准。在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并0电力系统同行的广泛联系的同时,我们与西安热二所汽机研究室多次商时,决定选用新推出的负压反冲洗二次滤网。 该循环水二次滤网产品具有安全可靠、体积小、反冲洗能力强、便于维修等特点。山于该滤网可定时旋转排污,正常情况卜不需要减负荷停半组凝汽器以人「办法清扫,这样既可保障机组的经济性,又可避兔运行人员体力消耗。它是一种有利生产有利降低运行人员劳动强度的上好型式。 循环水二次滤网结构与原理 新型一次滤网是西安热匚所有关科技人员在深入了解和研究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从二次滤网后借鉴设计的。它的主要结构如附图所示。筒体分上下两部分。中间设有顶角约为120。的锥形滤网。从装在外部的由微机控制的电动头发出经轴、齿轮和垂直轴传递带动排污+旋转。排污+约占30。弧度,旋转一周即可完成全周排污。 当排污半停上在某.位置时,由于该斗的两侧橡皮隔板与滤网相抵,此时斗内压力小于网后的水压力·水即由滤网上涌人斗内,吸附在网前的污物经过斗与空心直轴内侧的排污口进入排污管流出筒体。 排污+旋转有两种控制方式。一是定时·是压差传感控制该斗每转过30。即停上30s进行.排污,全周排污一圈约为12min左右。这样·滤网前后的压差可以保持在设计值0·01MPa范围内·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滤网严舡堵塞而被停运清污的现象。 为降低造价,该滤网为不锈钢,筒体为碳钢衬胶·可保证装置在海水中可靠运转。 附图电动旋转式自动排污二次滤网示意图 循环水二次滤网安装与调试 该滤网在1994年11月号机中修时安装,山于设计前在现场测准位·并听取了检修运行人员的意见,所以安装和连接比较顺利。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对密封技术的生疏,所以在安装、泵压过程中,法兰、传动轴密封处泄漏严重。 经过本厂检修技术人员和西安热工所汽机研究室工程师们努力,重新进行动、静密封的方案设计、密封材料的选择,密封间隙的调整.终于制上了泄漏,进人调试。 在调整位置、设置角度、定时启动、确定时间间隔时,我厂运行技术人员又给予鼎力相助,该系统在取得双方基本确认后,于1994年12月投入工业性试验。 循环水二次滤网试运的效果 该系统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5月机组大修止,试运行100d。基本状况令人满意。首先,滤网的压差均保持在0·01MPa,滤网一直处于清洁、畅通状态,从而为机组保持良好真空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运行人员毋需为清扫二次滤网而疲于劳作试运结果证明,二次滤网的改造基本达到了原定的目标。当然,该滤网在试运行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和不足: 1)由于该系统处于强电极和强磁场之中,微机控制的定时值时有漂移,影响了系统的准时启动; 2)由于水厂一次滤网的疏漏,大型硬质杂物的混人,影响系统的可靠排污;( 3)部分机件需更换材质等。这些问题正在设法消除之中。 主要体会 经C50机组二次滤网技术改造的初步实践,主要的体会有: 1)新设备的选型正确十分重要。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一是要看能否移植生根到本J本系统;二是要看能否经得起生产实践的考验,能否产生效益。我们认为,这次选型是基本成功的。 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要有利于生产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我们企业还不富裕,没有经济效益的技改不能搞。应该多搞小投人、大丿立出;小改造、大获利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换。据计算,二次滤网和改造可为本厂每年获得74·0万元的经济效益。 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一定要紧紧依靠本厂的技术力量,否则就难以移植,难以生根,更谈不上开花结果了。二次滤网的程控装置,从调试到正常投运,就是在我厂热工车间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下实现的。 本次系统改造规模不大,但牵涉到机、电、仪、综合、设备、材料、工程等八大车间和部门,可以讲,没有通力合作配合,就没有改造后的二次滤网。我们将以更积极的姿态维护和改进该系统,在1995年我们在3号机上亦改换稍加改进的新型滤网,效果更明显。 |
|
|
|